中医普及吧 关注:7,021贴子:40,172

回复:思考中医

只看楼主收藏回复

提升免疫力,似乎是所有人都希望发生的事。
但免疫力高了,真的好吗?
打个比方来说,人体免疫力是我们身体内部的军队,起着保家卫国的重任,防止外邪入侵,也消灭内部个别的坏分子。
但是,如果军队内部不稳定,时而有哗变的可能,就会危害到机体正常的组织器官。也就是免疫功能紊乱,比如说系统性红斑狼疮,无菌性股骨头坏死,复发性口腔溃疡,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就是自身免疫功能紊乱,自我伤害造成的。


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0楼2018-07-29 11:22
回复
    谈废医验药
   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请先弄明白什么是中药?这个问题搞不清,怎么来验,验什么呢?
    中药,并不是生产于中国的药,就叫中药,有很多中药实质上是泊来品,它们的原产地并不是中国国内。
    所谓中药,是在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自然界中的动物,植物,矿物质等,来解决人体各种不适。
    如果同一种药材,其使用的理论依据不是中医理论,而是藏医,蒙医,苗医,西医等其它理论来治病,那这个药就不是中药。
    而把药物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,然后来治病,这种行为,不是中医,是西医。
    中医药是讲配伍的,一味药是一种作用,和其他药一起使用,又是另外一种作用。比如桂枝汤的加减,就出现了多种治疗对应症状。
    一句话,依据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而运用的药,是中药,否则不是中药。所以也就谈不上废医验药了


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1楼2018-07-31 14:08
    回复
      经络是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之间信息与能量传递的通道。这个通道只能在活的生命体内存在,若生命结束之后,这个联络通道也就不复存在了。
      这就犹如一件电器,在通电正常运行时,可以检测到电流,电压,也就是电信号在电路中运动,但电器开关处于关机状态,还能检测到电流,电压等电信号的运动状态吗?
      不能。


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3楼2018-08-06 08:06
      回复
        漫谈感冒
        对于感冒认识的差异,导致了中医与西医对于治疗感冒的效果。
        西医认为感冒是由于病毒,细菌等外来的病原体侵袭人体后而产生的一系列不适症状,所以其治疗也以消灭这些病原体为主要手段。由于对于病毒没有特效药,所以以支持疗法为主,对于细菌呢,则以抗生素治疗为主。由于单纯的对抗治疗,而没有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,相反的,过度使用抗生素,一方面降低了人体自身免疫力,另外一方面,又进一步提升了病原体的耐药性,出现了超级细菌,很多抗生素对于他们几乎不起什么作用,因此西医治疗感冒也有困难。
        下面从中医角度谈一下治疗感冒。
        首先,要确定一下,不是一发热,就认定是感冒,这是错误的认识。比如小儿食积发热,就是由于小孩子吃的多了,消化不好,食物积聚在体内,导致人体内气机失调,才发热的,因此对于这种发热,只须消积导滞,就可以了。
        此外,对于感冒,还要分是外感风寒,还是外感风热。外感风寒感冒宜辛温解表,比如桂枝汤。外感风热感冒,宜辛凉解表,比如银翘散。
        另外由于暑热,伤湿,秋燥等引起的外感发热,可参考有关温病学论著,比如《温病条辨》
        中医治疗外感,是比较快的。快则一剂就行了,最多三剂药,没效果就是不对症。
        最后,由于一些特殊体质的人,受到外感,比如气虚外感,阴虚外感,等,又当别论。


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4楼2018-08-15 10:24
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讲的真棒!


          IP属地: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65楼2018-08-19 18:01
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身动心静,长寿之道
          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郝万山来到四川讲课,当地的医生无意间提起位于都江堰附近有一个长寿村,地方非常偏僻,但百岁以上的老人很多。郝万山连忙追问,这么重要的信息,为什么不报道出来,让大家都知道呢?
            这个医生苦笑着回答:“调查队去过几次了,但我们不能公布调查情况。都说抽烟不好,他们都抽自己晒的大烟叶子,从十来岁抽到一百多岁;都说喝酒不好,他们都喝酒,喝自己粮食酿造的白酒;他们都吃肥肉,吃自己养的大肥猪肉,别的肉、海鲜都没有。难道我们去宣传,抽烟、喝酒、吃肥肉能活一百岁?”
            听到这里,郝万山做出了精辟的分析:
            “心要静,身要动,就是他们的长寿之道。他们地处偏僻,过着自耕自足的平静生活,对身外的钱财名利,声色犬马不去追求,符合心静原则。他们自幼耕作,一直到老,符合身动的原则,这就是他们的长寿之道。”
            可面对工作和社会的沉重压力,人们怎么能够心静呢?郝万山的方法是:静能生慧,用智慧去处理一切事情,而不是用情绪去处理事情,就不会影响健康。动能生阳,阳气通达,代谢流畅,身体就会健康。长寿村的居民虽然可能并不太符合现代的健康标准,但却完全达到了心要静,身要动的要求——自种自食,无论魏晋。


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6楼2018-08-23 08:48
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这个问题很大,怕回荅不好,但也愿意抛砖引玉,希望有更令人满意的回答。
              我认为中医和现代医学的主要区别在于,中医着重整体,着重和谐,而现代医学(以后简称西医)着重局部,着重对抗。中医着重于把某一方面问题放眼于个体整体内部,以及甚至与社会其它个体或群体,外在环境相联系,其格局要高,而西医着眼于局部器官,组织,甚至更为精细的细胞,基因。 中医相对来说,看到的是大象,以及大象的周遭,而西医看到的是大象的耳朵,鼻子,身体,腿等各个部位。 西医是精确的计算,3x8=24,而中医是模糊数学。
              上述,是中医与西医的区别,也就是他们的优缺点。
              至于说,中医怎样解决经典中并没有出现的病症,那就是要运用中医思维,辨证论治,正所谓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,随机应变。 中国革命战争,从井冈山反围剿,长征,抗日,解放,抗美援朝,,,,历次战役相同的有几次,能够照方抓药?
              变化的是形式,不变的是核心。


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7楼2018-09-05 08:57
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这种情况和学习任何一种学科都是类似的,易学而难精。
                初学围棋的人,认为就是在棋盘上摆子,能有多复杂,但是进一步学习,才能发现围棋也是很深奥的。
                了解和登堂入室,是有很大区别的。
                可能有学中医的人,虽然学一辈子了,但是仍在门口晃悠,而入不了门,也正常。
                古往今来,一心向道之人,多如牛毛,而能够悟道之人,又有几人?
                学习必须下笨功夫,没有捷径可走。有一个教授《史记》的大家,其教学方法是从《史记》原文全部句读开始。


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8楼2018-09-26 08:35
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中医,科学,数学
                  有人说中医不科学。那么,科学是什么?数学应该是纯粹的科学。下面就我对于数学的认识过程,来审视一下这一门科学。
                  小学时,若老师出这样的题,一定认为是不科学的:3-7=?因为这时,没学负数,到了初中,这变的很一般,为啥,开始学负数了。
                  初中时,若问你,两条直线,既不平行,又不相交,可能吗?你会回答,这不科学。这不怪你,因为你没学立体几何,因为在三维空间里,两条线不平行,也不相交,再正常不过了。
                  最近,我又了解了一点模糊数学,知道了,数学运算,并不是只有是非对错,还有一种不确定的状态(我不知道我的表述是否严谨)。
                  所以,对于一个问题的认识,站在不同高度,得出的结论,是不同的,对于中医,也应该是这样的吧。
                  想进一步了解中医,请提升你的高度。认为中医不科学,只能说明你的科学素养高度不够!


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9楼2018-09-26 09:14
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中医看病,十个医生,开十个方子,科学吗?
                    我来谈一下。
                    治病,是一个解决问题是一个过程。而针对同一个问题,解决办法可以不止十种。比如从北京出发,到拉萨去旅游,可以穷游,也可以富游,可以团体游,也可以自驾游,可以骑车去,也可以开车去,也可以坐车去,,,,,,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。
                    治病就是一种特殊战斗,是人体正气与邪气的交战。而医生是指战员,不同的指战员对某一次战斗的看法,把控程度一定存在着偏差。古往今来,古今中外,大小战争数以千万计,有重复的吗?
                    即便是西医治疗高血压,也有利尿的,也有扩张血管的,也有钙离子拮抗剂类型的,,,,
                   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。有推拿按摩,有蒸浴的,有泡脚的,有外敷,有汤剂,有散剂,有膏剂,有针刺,有艾炙,有药枕,,,,,
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同样的病,十个医生,开十个方子,也正常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1楼2018-09-30 09:01
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青壮之年慎补阳
                      青壮年乃肾气盛实之令,由于正处于发育的旺盛时期,其对于阴精的需求更为迫切,供给不及或耗之太过,临床上尤以阴精亏损,阳热偏盛之证较为多见。以青壮年常出现的遗精、阳萎来说,有的患者服用温阳药后,遗泄次数反而增多;更甚者有的患者,过用鹿茸等温阳药后,竟致七窍流血,濒于危急之境;也有患者因长期服用温肾之品,出现口干,烘热,喜饮等症,虽经长期滋阴治疗,其症顽固难除。可见,温肾壮阳用于某些青壮年,不但未收健身愈疾之益,反而助火伤阴动血,故温阳之用,不可不慎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一【吴立文《黄河医话》】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2楼2018-10-05 09:29
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能客观准确的,运用中医思维辨证,而随意运用附子,干姜之类的温热中药的医生,不仅不能认为是火神派中医,连一个真正的中医,也算不上,充其量,只是一个伪中医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楼2018-10-15 20:1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久病之人该如何调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病久正虚者,病机必多错杂碍手之处,用药并非一二剂所能奏效。故立方必须四面照顾,通盘打算,不求幸功,先求无弊。此等功夫,非老手不能擅长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柳宝怡评《环溪草堂医案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:人之为病,必因脏腑不调,气血不和而起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身之病的严重程度与气血失和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体生病日久,气血偱行也日渐偏离正常轨道,而由于气血循行失其常度,必然变生出诸多代谢病理产物,如痰,湿,饮,瘀,郁结之气,而这些代谢病理产物又进一步影响了机体的正常运行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故而病久之人,必然处于虚实夹杂的状态,此时虚则一方面是正气不足,另外一方面是由于诸如痰,瘀,湿,郁结之气等病理产物的存在,使得气血循环有失常度,不能正常运行。故而此时,纯补虚则碍实,纯攻邪则碍虚,因此不得不虚实兼顾,补虚攻邪兼而行之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4楼2018-10-22 17:0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局部与整体有着奇妙的关系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窥一斑而知全貌,为啥?同一个个体,从基因到细胞,到组织器官,再到整个个体,有着相同的生命信息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局部与整体是相互影响的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所谓十指连心,牵一发而动全身,就是这个意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如说,脸上长痘了,那可不是单纯脸部的问题,而有可能是内分泌紊乱(西医),肺胃蕴热循经上扰(中医),而造成的。而脸上的痘消退了,也可以得知其体内的内分泌失调得到一定的缓解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比如,手划伤了,问题可大,也可小,说小问题呢,小伤口,包扎一下,就行了。说大问题呢,若流血不止,可能会危及生命;又或者感染致病菌,会危及生命,白求恩就是在手术时,手上划伤后感染而死亡的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5楼2018-10-28 13:5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辨证论治是中医之精华,是中医提高疗效的不二法门,切不可被西医病名,西医诊断所囿而束缚思路,孟浪用药,而犯虚虚实实之戒,致变证百出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一路志正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6楼2018-11-06 18: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