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普及吧 关注:7,021贴子:40,171

回复:思考中医

只看楼主收藏回复

体内垃圾毒素的积累一定是有一个过程的。当这些积累的毒素垃圾积累到超过人身承受能力时,人就表现出各种不适,即生病状态。而通过养生而不伤生的生活方式,可以减少毒素的积累,但要让身体康复,是希望不大的,需要纠偏扶正,补正祛邪,才是唯一捷径。


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3楼2016-11-14 12:53
回复
    温病,故名思义,温热之病,与伤寒有一定区别。湿温,鼠疫,登格热,猩红热,非典,等,就是属于温病。热久必伤阴,阴气大伤,津亏液耗,胃失中流砥柱,水亏不得涵木,肝阳内动,阳化内风,是极危险的病情阶段。《温病条辨》三甲复脉汤,大小定风珠之类,选而用之,或可挽回一二,不过在目前中医院,能恰当运用的不多了。


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4楼2016-11-21 20:25
    回复
      为学之路,漫长而困难。而医学之路,更为困难。经典之文,必须时常浸淫,疑惑必然常有,然而多读书后会有: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。读一些医话随笔,比如《冷庐医话》之类,会有一定好处。


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5楼2016-12-06 14:32
      回复
        植紊症,实质上属于七情郁结,气机紊乱造成的。情志不舒,气机不畅,气郁而化火,热盛则肝风内动。
        因此本病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郁,是滞,因此治疗本病的根本原则是:通,而不是补。宣畅气机,条达肝气,病自消。
       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,肝为刚脏,主疏泄,喜条达舒畅,而抑郁。因此植紊症宜从肝论治。因此逍遥散,越鞠丸,温胆汤,,,,,宜选而用之。
        思忧悲恐惊怒之郁,伤气血,易耗伤脏阴。
        七情郁结,始而伤气,继之必伤血,终而成劳。
        治疗的根本原则是:苦辛凉润宣通。苦能泄热,辛能理气,凉润能濡燥,宣通能解结。
        这是由于郁为燥邪,肺气失宣,不得升降,中气曰结,不能运纳,肌消骨蒸,经闭失调,乳岩瘰疠,郁劳之症而成。


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6楼2016-12-07 14:46
        回复


        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7楼2016-12-08 09:14
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任何一种中药,从本质上来说,只是一种特殊的食物,进入人体之后,起到补偏救蔽的作用。依赖于脾胃之运化,输布于周身各处。而每个人的体质千差万别,脾胃功能更是不尽相同,拿一个方子去让所有类似病人来使用,本身这就是不靠谱的事。
            而且这方子有十五味中药组成,黄芪250g,蒲公英80g,其它的每种药也在30到45g左右,这简直不是给人准备的方子,用于牛马之类体重身上,或许还差不多。
            可笑,可叹。可怜。


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8楼2017-02-26 17:36
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黄剑:请问老师,中医现在有很多的派别,有什么“孟河派”“火神派”“温病派”,您是什么看?您是哪一个派的?
              朱良春:这个某某派某某派有它的历史原因,在现代来说,强调哪一个派都是片面的,因为你比如说“火神派”,难道所有的人都应该去“附子、干姜”吗?不是。还是要辨证论治,寒症,虚症你可以用“附子、干姜”;热症、实症你可以用“附子、干姜”吗?我感觉得强调了某一派是不太符合中医的宗旨。中医,什么叫中医?不偏不倚为中,中医治病就是平衡。阳亢了就把阳降下来,把阴升上去:阴虚了就要养阴。阴阳、表里、寒热、虚实,你必须要运用八纲,运用六经来辩证,而不是偏离哪一派。某一派有某一派的特长,但是他有适应症,这一派就完全用那个药,那就是错的。


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9楼2017-03-07 18:55
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复杂之病,必用杂合之法,虚者补之,实者泄之,滞者行之,积者消之,使气血条达。内伤之病,积久而成,常虚实夹杂,单纯攻补皆不合时宜,故而古人说:治内伤如相。又说:王道无近功。


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0楼2017-03-09 19:54
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在其孕育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结构,功能和代谢上的特殊性。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,常常决定其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以及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。
                  体质与治疗关系密切,徐灵胎在《医学源流论》中指出:天下有同此一病,而治此则效,治彼则不效,且不惟无效,而反有大害者,何也?则以病同而人异也。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,而受感之人各殊。或气体有强弱,质性有阴阳,生长有南北,性情有刚柔,筋骨有坚脆,肢体有劳逸,年力有老少,奉养有膏梁藜藿之殊,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。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,受病有深浅之各异。一概施治,则病情虽中,而于人之气体迥乎相反,则利害亦相反矣。故医者必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,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。
                  临床对疑难病症情复杂,治疗方向难辨者,可详察体质之差异,因人施治,同病异治,或异病同治,务求治病求本。


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2楼2017-03-18 15:06
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中医的血虚及西医所谓贫血,是病情的外在表现,是果。对于此种情形,中医与西医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别的。西医认为要对症治疗,要么直接输血,要么补充铁制剂,要么要求加强营养供给,是线性思维。而中医思维应是找出引起血虚的因,若脾胃气虚者,健脾益气,阴从阳长是也;若脾胃阴虚者,益胃汤,沙参麦冬汤加减主之;若痰浊内蕴,使得脾胃不得健运者,保和丸,温胆汤之类主之;若瘀血内滞,旧血不袪则新血不生,则活血化瘀以生新;若血热者,凉之;血寒者,温之;肝肾不足,而胃气尚可者,滋填之;若损及奇经者,又须从奇经治。见血而治血,与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无异,不是中医思维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3楼2017-03-21 07:01
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脏之邪气必以六腑为出路
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身有五脏,心肝脾肺肾,有六腑,小肠,胆,胃,大肠,膀胱,三焦。心与小肠,肝与胆,脾与胃,肺与大肠,肾与膀胱,三焦与心包经相表里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脏藏精而不泻,满而不能实,故以守为补。六腑传化不藏,实而不能满,故以通为补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脏精华内盛,精化为气,气足而神明。五脏精血内亏,阴精难以上承,精不化气,气乏则神伤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脏者,人身精华之处,六腑者,出纳转输之处。五脏之邪气,必赖六腑以为出路。故而胃大小肠膀胱等六腑,不得壅滞,以通为补。也就是说,人体生命活动中的所有代谢废物,皆有赖于六腑排出体外,六腑不畅,垃圾壅滞于机体之内,就会对人体造成各种侵害,即是毒素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脏有邪,导赤散来帮忙,心脏的浊气通过小肠来解决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肾脏有问题,六位地黄丸,补精血又兼泻浊气,肾脏有问题,以膀胱为出路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脾脏有问题,邪气壅塞严重,大小承气汤,胃气畅达,脾气自然轻松自在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人制方,绝不呆滞,补必兼泻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然,我们在治病用药之际,要体察古人之心,参以已之意,不可死板硬套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4楼2017-04-01 11: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楼主真心帮助初学中医的人,其心可鉴。贴子由浅入深,很难见到有这样原创好贴,希望楼主再接再励,为初学中医的吧友导航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自手机贴吧125楼2017-06-04 00:2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常说庸医害人,也许他也想救人,只是能力不够罢了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医和庸医的差别,其实就在细节。有个故事,讲的是施今墨先生的高妙。说有个小伙子腹胀,不排泄,几个医生开方子都是泻药,但他就是坚持不“泻”,命在旦夕。最后找到了施今墨,先生一把脉,开了两服补药,小伙子喝下去就拉了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家问施今墨,他上火为啥泻药不灵,补药见效?施今墨说,他的火是体虚导致的,越泻越虚,一补就好。单这一手,就够很多人学一辈子了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今天有人炮轰中医不是科学,余秋雨出来说了句像样的话:中医当然不是科学,它是哲学!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6楼2017-06-05 20:4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自iPhone客户端127楼2017-06-10 03:3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病了,就治病。心急也没用,着急只会使得肝气郁结加重,从而加重病情。如果着急有用的话,那么大家一齐来陪你着急好了。疾病的发生有他的偶然性,也有必然性。所谓偶然性是指病情发生一定有引发因素,导火索,而必然性是指病情的发生,一定是诸多不良因素长时间积累而产生的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8楼2017-06-14 08:1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