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普及吧 关注:7,016贴子:40,165
对于中医的一点思考
如果仅仅用西医的一些名词,术语来和中医对话,是不会有什么意义的。就如夏蝉不晓的冬冰,河蛙难知大海一般。
西医和中医各自有一套思维行为习惯,并不是说哪一个好,哪一个坏,都有其长短。
这就象中文,英文一般,都是为了交流使用的,你能说哪种语言好或坏吗?
如果不知变通,硬用英语的语法来说中文,或用中文的语言习惯来说英语,只会出现英国人,中国人听不懂的不伦不类的英语或中文;同样的不知变通的硬着头皮用西医的那一套来装中医,或用中医的思维来套西医,最终只会出现吃力不讨好的现象。
有句话说得好,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。应用中医的思维来干中医的事,才是正确的。应用西医的思维来干中医,是一定干不好的。比如一见发烧就消炎,是不行的。


IP属地:河南1楼2015-07-11 17:40回复
    对患者可用一些西医的名词,但在治法上要将西医的那一套归零。


    IP属地:陕西2楼2015-07-13 10:38
    收起回复
      每每有人平日无事,每至寅卯之时,烦热难耐,为什么呢?
      《内经》把一日分四时,春晨,夏午,午后秋,夜为冬。寅卯之时,属春,少阳旺时。少阳属胆,肝胆相表里,肝胆有郁热。
      肝胆之气,本是人身生生之气,是为少火。其气郁结而化热,少火悉化为壮火。少火生气,人身之气,生生不息;少火化为壮火,壮火食气,生生之气,反被戕伐。肺属金,最畏火克,壮火充斥,肺金清肃失司,相火日益炽,阴津日益涸,燎原之势,不至涸竭之势,而不止。
      当此之际,柴前梅连散,清郁热,养阴津,或可救其于万一,然世人又有多少人识得它,西医之机器怕是再先进,这郁热来去无影又无踪,恰如一阵风,它可怎么查得清,又能奈之何,吾心甚忧之,特表而出之,望有识之士,广为宣传,替各位病友拜谢了。


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-07-29 09:46
      收起回复
        人之元气存在于阴液之中,阴液不足,元气自然不足。气赖阴液以输运,阴液不足,气失展布,故而也会怕冷。总之,元气所到之处,温煦舒适;元气不到之处,冷凉不适。阳虚则气动无力;阴虚则气无所载。阴平阳密精神乃治;偏阴偏阳,病疾从生;阴阳离决,生命可危。
        阳虚必扶阳,阴虚须滋阴。胸中无偏见,心中有定见,病情宜辨明。病情如敌情,用药如用兵。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,料敌有先机,处置方不紊。病情搞不清,用药无从谈。
        笑对天下秘方者,病情不变乎,病情定按方药生乎?
        昔之赵括纸上谈兵而坑兵数万,今又有无数持秘方而欺世者。
        病变药必变,方因病而生,病为因,方为果,无因则无果。
        捡谱而弈,弈必败;执方治病,病不祛。


        IP属地:河南4楼2015-08-07 08:40
        收起回复
          讲得真好,学习了!


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6楼2015-08-10 14:41
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刘力红先生的《思考中医》?


            IP属地: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-08-10 23:22
            收起回复
              名臣良相,欲兴利,必先除蔽。
              为医者,欲治病,必先明脏府之性,阴阴之理。欲祛邪,先明药之害。否则旧邪未服,新病又生,没能祛病,反添新病,病人岂不寃乎?
              人常说,艺高人胆大。这是由于持有技艺之人,对于不可控的因素相比较于常人,较为掌控的能力强一点。但是这样的畏惧之心可能更强些,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危险,所以在真正的危险面前,一定会悬崖勒马,止步不前的。
              相反的,无知者,必然无畏。他们并不明真正的危险,已经迫在眉睫,还是没有回头的意思,义无反顾的向前,走向危险。
              所以佛说: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
              停止,或回头不是怯懦,而是重新开始,走向更为灿烂的明天。
              蹲下来,不是惧怕,而是为了跳得更高。
              真正的智者,不是无所畏惧的人,而是对应该畏惧的事物,常存敬畏之心。


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-08-11 16:52
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医理不学之穷尽不可行医,药理不深熟各种功过不可用药


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-08-12 06:38
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用药如用兵。
                  在排兵布阵之前,首先是要侦察敌情,弄清敌情是一切后续用兵的基础。俗话说,知已知彼,百战不殆。又说料敌于先机而先发制人。敌情不明,虽然你兵精将广,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。
                  小日本刚进中国时,天上有飞机,地上有机枪,大炮。而八路军有的只是大刀,长矛。可鬼子在中国的土地上,人生地不熟,相比较得地利,人和的八路军,那就是聋子,瞎子。八路军利用地形熟,老百姓支持的便利条件,又把敌情搞清的情况下,常出其不意,给鬼子以重创。
                  有点跑题了。
                  治病也是和用兵一样的。
                  比如有病了,去医院看病,医生一定是先让你做胸透,心电图,血常规,尿常规,,,,,恨不能把人大缷八块,来看看问题究竟在哪,绝不会上来就说吃啥药的。为啥?先弄明白病在哪儿。
                  而且中医是个性化很强的。就拿感冒来说,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就记载着一百多个方子。说明同样是感冒,也不是一个或几个方子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。
                  先议病,再议药,病不明,瞎胡闹,用错了,命难保。


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-08-12 22:10
                  收起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汪石山说,人身之气,犹如天之风,风性刚劲,飞砂走石,孰能御之?孟子曰:吾善养浩然之气。其气至大至刚是也。若得补养,以复其刚大之性,则冲突排荡,又何胀满不散,积块不行?经曰:壮者气行则愈,怯者著而成病是也。盖气之强壮者,则流动充满,或有积滞,也会被冲突而行散,何病之有?气之怯弱者,则力小迟钝,一有积滞,不免因循承袭,积著而为病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12楼2015-08-16 17:01
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钱: 味甘,大热,有毒
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到这样的标题大必大惑不解。事实上,参茸大补,但用其不当,就会损人性命;砒霜有毒,但用其攻毒,也不失为良方。钱同样有类似功效。饥寒困厄之时,渡人危难,救人以命;为富不仁之时,虽财积如山,仍取不义之财,最终也会命丧九泉。这就是所谓钱的药性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既然是药性,那就有补,也有毒。唐朝名臣张说所著《钱本草》中述:“钱,味甘,大热,有毒。偏能驻颜,采泽润流,善疗饥寒,解困厄之患,立验。能利邦国,污贤达,畏清廉。贫者服之,以均平为良。如不均平,则冷热相激,令人霍乱。其药,采无时,采之非理则伤神。此即流行,能召神灵、通鬼气。如积不善,则有水火盗贼之灾气。”这就是说,你若利用钱财去行善施仁,钱就是去火润燥的甘霖;你若为了钱财利令智昏巧取豪夺,钱就是索魂夺命的毒药。这便是钱的本性,为善作恶,全在你的一念之间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然而一些人并未看清钱的功效,一味地认为钱能通神。钱对他们的作用正如西晋鲁褒所著《钱神论》中描述的那样:“无翼而飞,无足而走,解严毅之颜,开难发之口,钱多者处前,钱少者居后,处前者为君长,在后者为臣仆。”其功效是“危可使安,死可使活。钱之所去,贵可使贱,生可使杀,是故忿诤辩论,非钱不胜,孤弱幽滞,非钱不拨,怨愤嫌恨,非钱不解。”当他们有了这种认识,不论是盗抢之财,污吏贪官可以收受笑纳,市井小人可以杀人越货。总之在他们看来,只要有了钱,没有过不了的坎、爬不过的山,无非是成本大小。岂知,古往今来,无论何时,不择手段掠夺财富,其结果总是大致相同的,或身陷囹圄,身首异处,或身败名裂,遗臭万年。由此可见,钱的毒性何其了得!
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何待钱?古代贤士认为,富润屋,德润身,钱财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何不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。他们不拒绝钱财,但他们的方法是:君子爱财取之有道,不义之财于我如浮云。由此,他们也就有一种“见利思义”的思想境界,有了超越“天下攘攘,皆为利来;天下熙熙,皆为利去”的人生态度。这也许正是今人所应当效仿和发扬的吧!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13楼2015-08-26 18:12
                      收起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错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5-08-29 04:3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俗话说,病要三分治,七分养。又说:病人不忌嘴,跑断医生腿。还说:草木之性,那与性情争功。这些话充分说明了治疗疾病,不能单纯依靠药物,而生活习惯也是很重要的方面。有的病友刚在治疗的道路上,稍有起步,却由于不能很好地遵守饮食忌讳,造成“辛辛苦苦几十年,一遭回到解放前”。真是太令人可惜呀。嘱咐两句:内热重的,别吃羊肉,大枣,葡萄干等温热之物;内寒重的,别吃甘蔗,梨,冬瓜;湿热重的,别喝太多的酒;有手淫的朋友,危害太严重了,一定要戒除;别暴饮暴食,别熬夜,,,,,,总之,最好的养生就是不伤生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16楼2015-08-30 17:3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收起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病有浅深,药有轻重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如相同两个人都感冒了,用相同的药,有的好了,有的人加重了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药对症与否,自己的身体知道。鞋子是否合适,脚知道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高明的医生对于药的认知,也没有最愚蠢的人的肚子更加了解,更加清楚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于一个医生来说,最好的老师,是患者的身体。从那里,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很多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它是一座埋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,正在等待着我们来开采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17楼2015-08-31 09:3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收起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古到今,经方,时方,单方,验方,偏方多如牛毛,仅《中医病证小方辞典》当中记载的就有,门类九十五个,方剂数量两万多个,这些方剂还都是不超过4味中药。如果对这些方剂进行加减,那么方剂的数目可想而知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么,问题来了,啥是好方子呐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医中药是很具有个性化的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总认为治病犹如开锁,方药是钥匙,病是锁头。对路的方药是合适的钥匙,很顺利地就把锁打开了。而不对路的方药是不合适的钥匙,是打不开锁,治不了病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钥匙并不在于材质的好坏,即便是金的,银的,或再珍贵材质做的,只要是不对路的,那就是打不开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于方药也是一样的,不管是啥教授,专家,什么名头再大的人物开出的方药,只要不对症,那就治不病。病是不管名头的,他是客观的。对症,病去,不对症,病留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鞋,合适是否,只有脚知道;药合适与否,吃药者的身体知道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说,对症的,治得了病的方子,是好方子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俗话说,千金易得,一效难求。效,是疗效。就是说有疗效的方药,比千金更难得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,一句话,有疗效的方子就是好方子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河南18楼2015-08-31 09:3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收起回复